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Ninth Ave, Nanjing,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is one of the popular City located in Ninth Ave ,Nanjing listed under Auditorium in Nanjing , City Hall in Nanjing , History Museum in Nanjing ,

Contact Details & Working Hours

More about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南京市人民政府为悼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者而设立的遗址型专门史博物馆。馆址位于南京城西南江东门,是当年日军大屠杀的一处主要地点和遇难者丛葬地。纪念馆于1985年落成开放,经过1995年、2005年两次扩建,现占地约7.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展陈面积9800平方米,包括展览集会、遗址悼念、和平公园和馆藏交流等4个区域,其中展览陈列包括廣場陈列、遗骨陈列和史料陈列三部份。该馆收集了10000多份历史资料和文物,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经过1982年,日本文部省审订通过的历史教科书将“侵略中国”的记述改为“进入”。日本在教科书事件裡美化其侵略历史的行为激起了南京人民的义愤,1983年底,南京市人民政府经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员会和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开始筹建本纪念馆,设立了“南京大屠杀”编史、建馆、立碑领导小组,由当时的南京市市长张耀华任组长。1985年2月3日,邓小平到南京视察,题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名。邓小平的到来极大地推动了纪念馆的建设,工程随即于2月20日(正月初一)动工,当年8月15日即中国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纪念日当天建成开放,同时南京市还在17处大屠杀遗址设立纪念碑。纪念馆由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齐康设计,以“生与死”、“痛与恨”为主题,占地1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900多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面积1300多平方米,建成史料陈列厅、电影放映厅、遗骨陈列室及藏品库等,被评为“中国80年代十大优秀建筑设计”之一。广场浮雕由南京艺术学院钱大泾设计。1995年,纪念馆开始二期工程建设,1997年12月12日竣工。工程新建了悼念广场、大型雕塑“古城的灾难”、刻有南京大屠杀发生时间的十字形标志碑、遇难同胞名单墙、纪念馆大门“残破的城门”和贵宾接待室,同时对展览设施和陈列内容进行了改进和充实。工程仍由齐康设计,青铜雕塑由吴显林设计。为保障工程建设,南京发起了“人人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二期工程捐一元钱”的募捐活动,100多万南京市民共捐款160多万元人民币,募捐在香港也引起很大反响。

Map of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